标识文化:
内涵:学校为将其办学理念、精神风貌、鲜明特征传达给公众而建立的视觉、听觉相结合的,统一的,立体的形象系统。
功能:识别辨别、形象传递、凝聚整合,培育师生归属感。
它是学校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外显,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向外界传递学校存在感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外溢、内润的载体,是提升大学品味、创建大学品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要求。
主要元素:校徽、校旗、校训、校风、校歌等。
标杆文化:
内涵:学校通过选树和宣传先锋模范、正面典型的个人、团队和事迹,将其品格、精神、成绩和经验作为价值目标来追求、弘扬的一种文化样态。
功能:弘扬正气、激励导向、培育精神,激发师生自豪感。
它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是学校向社会展示办学实力增强的“亮丽名片”,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激发师生精神动力、增强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和特色魅力的源泉,是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主要元素:各类选先评优表彰活动,杰出校友、优秀教师的宣传,品学兼优及获各级各类奖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宣传等。
标配文化:
内涵:学校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清廉文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培育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建立的必要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形态。
功能:营造氛围、传承精神、培育叁观,提升师生获得感。
它为挖掘学校红色元素、赓续学校红色基因,更好地促进标配文化入脑、入心创造条件,是提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感和践行力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弘扬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载体,是浸润性、渗透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
主要元素:思政课程、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党史展览、广场雕塑、相关讲座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