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星空mv梦幻mv天美mv前身)的杰出校友。
一、博览群书,积淀成长力量
1908年2月,一个名叫薄书存的男孩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蒋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薄一波从小就爱听大人讲故事,7岁上学后薄一波发现书本中有好多故事,便对国文课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正值清朝覆灭民国初建时期,虽有新式学堂,但封建思想在农村地区仍有大量残余,老师讲授内容主要以《叁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等为主,目的主要是识字,但仅有的这些书本根本满足不了薄一波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于是他便在废纸堆里找书看,这与当地的造纸业环境离不开。
薄一波的父亲薄昌福与村中一位姓朱的合伙办纸坊,在被用作造纸原料的废纸堆中薄一波发现许多旧书,每天放学后他总会到堆放旧书的库房和废纸堆中找一找看一看,阅读了大量古今小说、笔记及零零散散的理论书籍等,有《叁国演义》《水浒传》《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等小说,有汇集成册的《时事论文》,有《庄子》《十子全书》等珍贵古籍,也有一些进步书籍等。现在看来这样的阅读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但正是从大量的阅读中他积累了许多知识,写作能力也有了极大提升,当时的国文课上老师经常会以他的作文为例为同学们讲解。
在薄一波的记忆中,父亲吃苦耐劳、为人忠厚,有着黄土地上农民的淳朴性格和实干精神,只要拿定主意,便轻易不会改变,儿子眼中的母亲,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反应敏捷,总能迅速做出决断。薄一波后来回忆:“从最初的启蒙老师——父母身上,应该说已受到一些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不知不觉地受到做人做事的不少有益的影响。”
二、考入国民师范,坚定革命信念
1922年的夏天,14岁的薄一波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定襄第一高小结业后,考进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小县城来到省会太原,薄一波眼界大开,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求知欲望亦与日俱增。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的,“那个时候,什么书都读。”
当时中国社会涌进各种新思潮,薄一波慢慢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当时太原有一个晋华书社,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王振翼、贺昌以股东的身份参加,这个报社经常通过秘密渠道引进一些进步报纸和书刊,宣传革命思想,薄一波成为了那里的常客,在那里他第一次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布哈林的《共产主义础叠颁》、博洽德的《通俗〈资本论〉》等书籍,《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读书中,薄一波结合我国半个世纪以来遭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对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如何改变中国命运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认识到救国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
就读国民师范的那段时间,是薄一波思想上蜕变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从这里,薄一波开始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他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也接触到了五四运动新思想,这深深的改变了他的一生。
1925年5月,他参加了国民师范学生声援太原市民的反房税斗争。薄一波了解反房税的真相后,奋笔疾书,以笔名“乔刚”撰写了《山西学生抗税运动》一文,在《中国青年》第101期发表。《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还为该文写了近500字的跋语,高度赞扬了薄一波和山西青年学生的斗争精神。这场斗争使国民师范打破了封建校规的束缚,学校成立了学生会以及多个学生社团,成为共产党在太原继省立一中之后,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二个中心。
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义愤填膺,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们声援上海的工人运动,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实践中,薄一波逐步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1925年秋,他由侯明琦、韦思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多年后,薄一波回忆起入党时的感受时说:“那时还是个不满十八岁的娃娃,不懂什么。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直到入了党,才对马克思主义有点认识,但很肤浅。”入党后,薄一波同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蓬勃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之中,并担任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从此,薄一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叁、矢志不渝,毅然投身革命工作
1926年,中共太原地委以东西羊市大街为界,设立了南部委和北部委。南部委由太原地委兼,未另设机构,北部委驻在国师,由薄一波任副书记(书记未到任),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和群众工作,领导了同山西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国师党支部成立以后,主要从事叁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二是结合时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叁是同国民党右派和新右派作斗争。
1927年7月,阎锡山在山西公开举起反共旗帜,掀起了大规模的镇压共产党人的“清党”运动,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中。薄一波是“清党”对象之一,按照中共太原地委的安排他不得不离开学校,撤离太原,转移到农村开展地下工作。由此,薄一波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的薄一波
1927年到1931年,薄一波被派去平津、唐山一带组织军运工作,发动兵变。他曾四次被捕,两次入狱,1931年6月薄一波在北平被捕,被押送到草岚子监狱,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铁窗生活。薄老在回忆录中写道:“狱中5年,是我们经历人生和革命征程中有特殊考验、特殊锻炼与特殊斗争的5年。我们结合狱中的实际,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监狱变成了学校。”1936年8月,薄一波出狱后,马上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薄一波在山西接办并改组了“牺盟会”,发动和组织群众,并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为了团结阎锡山抗日,薄一波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以斗争求团结,抗战了八年,智斗了八年。
四、不辞辛苦,无私无畏奉献一生
解放后,薄一波就转向到经济领导工作方面,是新中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实施,引进156个大型项目等等,他作为财经工作战线上的主要领导,功不可没。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薄一波的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毛泽东戏称薄一波与其他叁位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为“四大名旦”。1979年,薄一波从12年的冤案中走出,以70岁高龄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他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薄一波不顾年事已高,几乎用大半年的时间到各地调查,从内地到沿海,考察座谈,听取各种反映和意见,在1980年1月作出《叁十年来经济建设的回顾》报告,是党内较早总结领导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成果,在全党引起很大反响。

200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会议期间同薄一波同志(右)亲切握手
1992年党的十四大闭幕后,他从领导工作岗位上完全退了下来,将主要精力投入组织撰写尚未完成的回忆与研究性的党史着作,通过讲话、致信,和编写人员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太行、太岳等根据地史,以及牺盟会、山西新军史的编写工作给予指导,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党史和根据地史的编写工作。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太原师范校庆,薄一波欣然致信祝贺。贺信说:“躬逢母校宏图更展之际,衷心祝愿母校事业兴旺,桃李满天下。”

薄一波同志与我校教师合影
薄一波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凝聚奋斗伟力,砥砺担当之能
回顾薄一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从国民师范学习开始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和变化,他的人生轨迹同中国命运融为一体,英勇无畏,在革命斗争的千锤百炼中认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坚定了他爱国爱民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晚年岁月中,薄一波曾动情地说:“我一生信仰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直至生命的尽头,这个信仰是始终不渝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思想最开放、精神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年纪,有了理想,奋斗才不会迷航。今天,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通过不断奋斗去实现伟大目标,让青春在新时代中绽放光辉。
好学深思,知行合一。薄一波从小学起一直将读书视为个人习惯,正是有了深厚的知识积淀,才使他更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形势,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具备强大的底气,在阅读中了解中国,在深思中寻找救治中国的良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与历史规律,把握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主题与历史脉络,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与历史进程,坚持深学深思深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改造自我、思考人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一片丹心,赤诚奉献。薄一波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大革命失败后,薄一波同志长期坚持白区斗争,工作环境险恶,他先后四次被捕,两次入狱,出狱后,他成功地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了统一战线,接办并改组了“牺盟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个人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发展建设国民经济上,鞠躬尽瘁,无怨无悔的奋斗一生。当代青年应当接过接力棒,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深刻认清国情,脚踏实地,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肩负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矢志奋斗中激扬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