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5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交流研讨会在思政虚拟仿真教学中心顺利召开。研讨会分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交流研讨、“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两个阶段。来自太原市晋源区教育体育局、忻州市静乐县教育体育局、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的领导及思政课教师代表共80余人参会。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到会指导。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翟婷婷、副院长张枫分阶段主持。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交流研讨阶段,各学段教师代表分别发言。晋源区第叁实验小学校曹爱玲提出,小学阶段应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分层施教,通过童谣、手工、英雄故事、专题研究等方式,循序渐进培育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孙黎花分享了中职学段的融入策略,强调结合专业教材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红色实践和技能竞赛等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职业性与实效性。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陆远立足电力行业和山西地域特色,挖掘四大核心思政元素,通过“政策—行业—专业—教学”的转化路径,将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星空mv梦幻mv天美mv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枫系统介绍了本科六门思政课的融入方案,如结合山西红色资源、太钢转型案例、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等,通过公司调研与实习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国师纪念馆代表石玉介绍了场馆依托“3+1”管理格局,以创新展陈和分层活动推动红色资源育人的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

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刘美玲教授从“学段适配性”和“内容深度”两方面进行点评,建议进一步强化学段衔接,构建“启蒙—深化—践行”的一体化育人链条。山西医科大学苏果云教授强调红色资源需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育人”,避免“贴标签”,应深挖精神内涵,贴合学科实现自然融入。

在“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阶段,各学段教师代表依次进行说课。晋源区第十小学校张芳以“1945-2025”时间轴为主线,通过“一面旗帜、一个故事、一份担当”帮助学生启蒙爱国情感。静乐县第一中学校王一娟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核心,借助史实与英雄事迹多维解读抗战精神。晋源区实验中学张莉通过“历史底片?现实显影?青春定影”叁大环节,结合南京大屠杀史料与国家公祭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战精神。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刘永强针对中职学生特点,通过视频、时间轴、专业案例与实践祭扫,衔接抗战精神与职业认同。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陆远以十四年抗战为主线,融入电力案例,通过“知史—悟神—践行”递进教学,引导学生弘扬精神、担当使命。星空mv梦幻mv天美mv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芙蓉通过史料分析与课堂互动,梳理抗战历程与精神内涵,激励学生汲取奋进力量。国师纪念馆刘佳按学段设计教学:小学“听故事、做体验”、中学“析历史、悟精神”、大学“研历史、践行动”,并融入互动教学与动态反馈,提升教学实效。

专家点评环节,晋源区教育体育局郝晓风建议中学引入本土抗战史实,小学拓展体验形式。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阎程强调职教阶段应加强精神与专业的融合。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张爱忠提出需注重学段衔接与协同,明确基础、职业与高等教育各阶段的育人重点。国师纪念馆杨芸建议开发“抗战精神主题研学包”等定制资源,加强与学段合作,支撑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本次集体备课会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专家精准指导明确了改进方向,为推进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重要讲话精神与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