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奋楫”青年博士讲坛第五讲在3号楼106如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博士、青年教师参加,活动由崔阳主持。

此次论坛由马凯莉博士主讲,围绕“中国散裂中子源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展开了学术交流。
马凯莉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也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对大科学装置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大,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中子源,是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型平台,建成运行以来,开放时长和效率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叁个方面推动了建制化基础科学研究。作为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催化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引领者、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推动者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助力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讲坛中崔阳博士、樊艳博士、孙萌博士、青年教师袁祥围绕着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开交流讨论。孙萌在点评发言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中国散裂中子源无论在基础科学研究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突破,并将持续产生更大影响。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点亮科学梦想,树立科技报国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