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校党委副书记陈显久率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负责人,深入太原阳曲县、忻州静乐县与定襄县我校暑期“叁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看望师生。在基层服务、文化传承、爱国教育、乡村振兴等实践点,陈显久与地方政府、公司负责人交流,勉励师生将专业学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在广袤田野间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首站阳曲县泥屯镇东黄水村,中文系“探寻农耕密码,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正开展小米产业调研。陈显久参与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与师生共同考察种植基地。他深入剖析阳曲农业变迁史,强调:“中文学子要用好文字力量,通过品牌故事创作、包装设计升级、媒体传播策划,推动学科优势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为小米产业注入文化动能。”田间地头,师生们记录生产流程的身影,成为知识助农的生动注脚。



随后转往定襄县蒋村镇,艺术设计系“艺路同行,绘梦青春”实践队正以画笔激活乡村。陈显久观摩学生与村民共商墙绘方案,对融合本土文化符号的设计稿给予肯定。“艺术赋能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他鼓励学生将美学理念融入乡村建设,用壁画、景观设计唤醒乡土文化基因,让艺术创作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斑斓颜料泼洒的白墙黛瓦间,青春智慧正绘就乡村新貌。



终抵静乐县石家沟村,园艺园林系“艺林振兴先锋”实践队展示的植被生态图谱引发关注。在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师生们详细汇报藜麦生长特性及产业价值调研成果。陈显久以“感恩·收获·责任”为主题总结:“乡村振兴需生态、产业、文化叁维发力。同学们要用专业智慧探索植被治理路径,以科研成果推动藜麦产业升级,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的最美底色。”产业园中蓬勃生长的金色藜麦穗,映照着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此次慰问活动彰显学校对实践育人的高度重视。师生们表示,将牢记嘱托,继续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用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在服务“叁农”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