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校党委副书记陈显久带领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专程赴太原市多个“叁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亲切看望慰问正在基层一线开展服务的师生代表,并给予精准指导。陈显久一行先后走访了基层服务践行、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点,与当地政府、公司及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勉励广大师生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砥砺实干担当,努力将扎实的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效,切实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上午,陈显久一行首先抵达孙中山纪念馆,看望财经系“财智星领航”社会实践队。该馆作为辛亥革命在山西的重要历史见证,系统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及其对山西民主革命的影响。在认真聆听实践队员对革命精神的讲解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他强调,青年学子要深入研习馆藏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进程中展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忠诚品格,自觉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将勤奋学习与讲好革命故事相结合,让红色基因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激励自身立志成才、勇毅前行。

随后,陈显久来到关帝庙博物馆,看望外语系“译匠非遗传承”社会实践队的师生。他跟随学生讲解员,细致了解关帝庙的建筑布局、历史沿革,在飞檐斗拱间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于碑文石刻中体味关公文化“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核。在“茶马古道”展区,众人沿着历史脉络深入了解晋商群体以诚信为本、开拓进取的辉煌历程,感悟其“汇通天下”背后蕴含的商业智慧与深沉家国情怀。陈显久以关公文化为例,勉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使地域文化符号升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下午,陈显久一行前往太原解放纪念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先锋”社会实践队师生一同参观。在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大家通过历史文献、战役图示和革命文物,深入了解太原解放战争的光辉历史。陈显久为同学们生动讲解战役历程,带领大家重温徐向前元帅为太原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建立的不朽功勋。实践队员们在元帅雕像前深情朗诵诗歌,表达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他指出,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学生要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参与“叁下乡”实践,既要提升能力素质,更要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鼓励同学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磨砺坚韧意志,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勇担重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最后,陈显久一行来到大同路社区,与“零零码上行,步步邻里情”社会实践队师生亲切座谈交流。陈显久在座谈中强调,深入基层实践是青年学生认识国情、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更能深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他指出,社会实践是连接高校智力资源与基层发展需求的桥梁。同学们要深刻理解社会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需求,不断拓展和深化专业认知,坚定专业发展的信心。要将专业所长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让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使技术应用承载人文关怀,在“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落地”的协同实践中,锤炼服务社会的过硬本领,深刻感悟新时代青年在科技强国和基层治理中肩负的责任担当。



此次看望慰问活动,体现了校党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实践师生的深切关怀,进一步激发了师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热情与信心。师生们表示,将珍惜实践机会,努力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