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为使全体学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科学理性应对疫情,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把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迅速推进落实。
一是迅速搭建服务平台,组建服务团队,形成工作合力。学院第一次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后,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教育系及时组建专人队伍,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形势下高校师生心理形态,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制定疫情期间心理干预办法,利用“太院心理之家”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将最急用、紧用的心理抗疫常识和疫情期间辅导员心理工作要点向师生发布,让学生吃到了“定心丸”,让辅导员开展工作有了实用管用的招法。同时,及时开通疫情期间一对一线上心理辅导服务,学生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预约,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参与人数多、影响积极,提升了广大在校学生面对疫情的心理健康防护意识。
二是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心理援助的实效性。线上心理援助开展以来,公众号共推送《作为普通民众,心理上如何应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前,如何应对恐慌》等心理抗疫宣传材料和原创文章30篇,点击转载7400余次;开设心理委员系列专业公益讲座20余次;“心理之家”录制了“加强心理防护,为武汉祈福加油”主题小视频;教育系学生社团“心理协会”开展了“为武汉祈福”手签手绘活动......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了学生面对疫情的心理健康防护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使其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的辨别能力,相信科学,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强化了抗疫必胜的决心信心,共同营造了科学防治、理性应对的氛围。
叁是认真排查,分级分类干预,动态调整重点,全力做好开学前准备。全面掌握前期摸排出的重点疫区学生、密切接触感染者学生、隔离观察学生、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及已备案心理障碍学生等重点人群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安排心理中心工作人员和教育系心理专家定向下沉到叁校区开展针对性心理服务;确定了返校后学生“分级分类干预,动态调整工作重点,充分运用网络心理援助公益资源,严格遵守心理援助工作伦理”的原则,及时制定了学生返校后疫情特殊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工作方案。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在后期工作中学院将不断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心理支持,确保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