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与实效性,10月3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陈显久出席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郝兴娥、院长翟婷婷、副院长赵荣及全体专兼职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研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擘画了2026—2030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未来一个阶段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备课会上,与会教师围绕全会公报和“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理论创新和时代价值,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研讨。各讲备课教师逐一交流了相关章节内容与全会精神的衔接点,就如何将全会提出的新表述、新论断、新部署有机融入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在教学重点调整、案例补充、表述更新等方面形成了初步共识,力求在授课中准确体现中央最新精神,及时回应时代课题与学生关切。
在示范说课环节,任课教师李婷婷以第八讲《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例,就如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展示。她结合学情调研结果,梳理了教学问题清单,详细阐释了课程内容修订的逻辑理据与教学实施路径,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转化范例。
陈显久在集体备课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认识未来五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关键意义,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教学重点。备课讲课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教学大纲,逐字逐句比对中央最新表述,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与数据来源,确保在“十五五”规划正式发布后,能够全面、准确、系统地将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他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持续完善集体备课机制,发扬常学常新、常讲常新的教学传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前沿性与针对性,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承担起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本次集体备课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研讨深入,有效统一了教学思想,明确了融合路径,为下一阶段高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叁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