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申报水平整体提升,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享讲坛第20期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宏波来校,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系统思维”开展专题指导。教研室主任、青年博士及科研骨干教师参加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翟婷婷主持。

史宏波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课题评审工作,具有丰富的学术积累与申报指导经验。讲座中,他围绕“以问题意识精准破题、以系统思维统筹全程”的核心思路,结合近年来国家社科项目和思政专项的立项趋势与评审特点,系统阐述了提升课题申报质量的关键环节与实操路径。
在选题与题目设计方面,史宏波指出,题目是申报书的“门面”,直接决定专家初步筛选时的通过率,其重要性占比可达60%–80%。他强调,选题应做到“亮眼易懂”,聚焦真问题、新问题,避免空泛晦涩;同时要关注近叁年立项课题的表述方式,在借鉴中实现创新,合理控制关键词数量,突出问题意识。
针对申报书各部分内容的撰写,史宏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在“选题说明”部分,需在300字以内清晰呈现研究问题、研究视角与核心概念,注重逻辑递进。“选题依据与学术史梳理”不应简单罗列文献,而要直指已有研究的不足,凸显课题的创新价值。在研究提纲设计上,他建议以3~5章为宜,论证过程应围绕“解决什么问题、为何解决、如何解决”展开,做到逻辑闭环、层次分明。
此外,史宏波还专门就思政课教师常关注的“思政专项”申报进行指导。他强调,思政专项的关键词不宜超过3个,选题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尤其对涉及敏感议题的内容,更需注重表述的严谨性与角度的创新性。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教师围绕课题选题的时效性与理论性如何平衡、青年教师在研究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何突出申报优势、马理论课题如何增强政策契合度等问题踊跃提问,史宏波一一予以细致解答,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现场交流深入、反响积极。
本场讲座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价值,为学校教师在课题设计与申报书撰写方面提供了系统而具体的指导。教师纷纷表示会认真吸收讲座内容,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与系统思维,将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科研申报的有效行动,持续推动学院科研水平与学科建设质量实现新突破。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依托“思享讲坛”等平台,常态化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与科研能力培训,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操训练并重的方式,助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为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