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致力于办离学生最近的教育”理念,把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6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党史研究七室副主任张婧雅在3-111作了题为“光辉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西党史”的学术讲座。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柴达教授出席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翟婷婷主持。全体马院教师参加。

张婧雅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个阶段:“党的创建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老师们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山西党史。她还特别提到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我院前身)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党组织在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9月,牺盟会在这里成立,在山西的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张婧雅指出,回顾总结党领导山西人民的革命历史,对于挖掘山西红色资源、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柴达强调,山西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的宝库,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丰润道德养料和强大精神动力。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我院育人理念、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把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这一宝贵财富转化为独特的育人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增强时代新人培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与感染力、吸引力。
学党史铭校史,知百年正青春。翟婷婷总结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讲好山西故事,传承红色校史,使思政课更加入耳、入心,入魂,让学生愿听、爱听,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