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6月30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在我校思政课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

7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01会议室组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交流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翟婷婷主持,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

首先,大家集中收看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新闻。“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一个个思想深邃的观点深深触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
新思想教研室主任任姣丽说:“两个结合”旨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并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崔阳博士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灵魂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又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各教研室主任和博士教师10余人做了交流发言,谈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学习体会。
马克思学院院长翟婷婷总结到:如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宣传教育的根本方向。我们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这是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所守的“正”。理论创新必须及时解答时代新课题,立足于阐释和解答当今世界和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所创的“新”。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
全体思政课教师一致表示,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作为重要任务,把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好、阐释好;也要主动把党的理论创新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整体学习和系统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