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学院“博学·至善”课程思政沙龙第二期在6号楼203智慧教室举办。党委副书记陈显久出席沙龙并讲话,党委宣传部部长姚海彬、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代红艳、机电与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牛智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副主任田大惠和教师代表、学院课程思政专家组成员、课程思政指导教师参加沙龙。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郝兴娥主持沙龙。

沙龙中,姚海彬介绍了沙龙的背景和目标。他强调,沙龙是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广泛深入开展,不断深化课程育人体系和“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集体研讨、经验分享、协同提升的良好契机。

牛智红、田大惠、代红艳分别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计划、举措、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对本系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总结和交流。一致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每门课程都应抓好课程规划、教学设计、师资培训,持续强化集体备课研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水平。

机电与车辆工程系白国庆、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赵丹、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张硕叁位老师分别以《工程制图》《分析化学》《专业导论》等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展示。展示中,各位老师结合讲授知识点,分别将太原发展成就、国家道桥发展史、工匠精神、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等元素引入课程讲授,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教育导向与相关专业课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融合,提升了课程育人实效。



学院课程思政专家组成员员丽霞、杨立波、闫永红分别结合叁门课程的教学展示进行了点评。专家们肯定了各系在课程思政建设规划、重点课程示范等方面的效果。同时指出,教师要在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剖析、思政元素讲授时间把握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思政元素的融入既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把握好融入的“度”;思政元素的融入并不意味着每个知识点都要融入,把握好融入的“时机”;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有明确的主线,不能是“一盘散沙”等。课程思政指导教师和与会教师代表也就课程思政的方法技巧与实施困境交流了意见,分享了经验。


陈显久在总结点评中肯定了叁个系对于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和合理规划,肯定了老师们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教学展示,也提出了进一步压实课程育人责任,通过集体备课、精打细磨、系统推进实现整体提升优化的工作要求。

陈显久强调,沙龙旨在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各系课程建设和规划中要立足应用型高校性质,深入分析理工科学科特点,牢牢把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主题”,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这“两个主线”,建好示范性教师资源库、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资源库、多元化课程资源库“叁个资源库”,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强国伟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个目标”。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中,要实现突破“教学工作者”固有思维、突破“建设一门或几门示范课程”局限、突破“知识和思政元素两张皮”的现状的“叁个突破”。教师要实施好课程思政中,就要过好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相关知识、恰当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的“叁关”,处理好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传授“盐和水”的关系,做到思政隐性教育看不到、摸不到,但能“品得到”,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沙龙中,老师们充分认可通过沙龙的形式交流课程思政经验和体会。一致认为,通过沙龙的有效组织,可以促进各系将课程思政纳入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积极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联动”,进而稳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