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梳妆台、一台收音机、一纸城防图……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5月2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太原解放纪念馆联合开展“信仰的力量——走近革命文物 追寻历史记忆”大思政课进校园活动,用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以“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切实推动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这是一年多来馆校合作的成果结晶。从思政小课堂走到馆藏大课堂,从学生聆听到主动参演,从线下参观到行走云端,从专题学习到课程开发,一年多来馆校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坚定,成果越结越殷实。

革命文物不是简单的历史物件,它们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也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在太原解放纪念馆,馆藏有许多革命文物,这张梳妆台见证了齐平、周竞夫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这副眼镜是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佩戴过的;这台收音机背后也有一段红色故事……”在学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太原解放纪念馆讲解员马永欣走进课堂用精彩的故事开启解放太原的课程导入,与思政课教师樊艳、马凯莉共同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打响,直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代价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役。太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无数英烈的浴血奋战,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不离不弃。”马永欣生动的讲述,辅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素材,让有意义的“大思政课”更有意思,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通过馆校合作方式,马院深入探究红色太原英雄城市的历史脉络,与太原解放纪念馆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联合推出一批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大思政课”教学案例,如在我校思政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太原解放纪念馆长期派讲解员讲解“热血铸就胜利丰碑”单元中“太原战役”的内容,并为星火宣讲团成员进行讲解指导;面向星空mv梦幻mv天美mv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青马工程”班学员、星火宣讲团学员等作“信仰的力量”主题微党课宣讲;双方联合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专题学习、“馆校思政课”研讨座谈会、纪念太原解放75周年知识竞赛活动等,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价值,打造馆校合作新模式。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一个立德树人主阵地,革命文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故事,为学生们呈现了更生动、更形象的革命历史画面,是激发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奋斗精神的重要教学资源。太原解放纪念馆主任贺旭锋表示:“我们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馆校合作的新思路、新机制,让革命文物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作用,有力地推动革命文物‘活’起来。”星空mv梦幻mv天美mv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荣表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这座‘富矿’,用好用活教学资源和素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和参与感,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血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