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迎接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做好充足的准备,贯彻落实好打造离学生最近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课程建设,突显我校思政课的特色;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更好地完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1月21日晚7点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全体专兼职教师齐聚云端,在公司微信召开以“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课程特色”为主题的线上教研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研室主任武宇红主持,柴达副院长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翟婷婷参加会议并进行指导。
武宇红首先对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方案和“家乡史、红色情”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解读,对专题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安排,对实践活动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柴达副院长表达了很高兴加入这个教学研究共同体,强调了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指出大家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好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加强课程建设。他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指出如果大家能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把方案落实好,做出成果,那确实就是能体现课程特色的好事情。他针对实践活动方案的落实,“学生如何乐意去做?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如何细化考核?有何激励机制?”等细节向大家抛出问题,并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翟婷婷提出,一要围绕打造离学生最近的思政课,立足山西红色文化,尤其是太原红色文化和红色校史文化,开展好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选择,讲好山西故事,凸显课程特色。二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利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和部门公众号,开展课堂互动、丰富教学资源、展示学生作品,将线上线下教学相贯通。叁要利用好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一体两翼”,依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凸显实践教学特色。
随后,老师们就如何加强课程建设、展开专题教学、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落实等问题开展集中研讨和交流。张凯老师针对教学内容要及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建议。余瑞霞老师、徐东亮老师、任姣丽老师、申世明老师、张献军老师等就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实践活动方案落地,提高学生作品质量献计献策,分别谈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此次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热烈讨论,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建设方案、细化了实践活动方案,在柴院长的建议下,全体纲要课教师用心用情以“致2021级本科生的一封信”倡议学生利用好假期开展好“家乡史,红色情”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序幕。最后,柴院长高度评价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我看到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本次教研活动为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科研开了一个好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虎年定能有一个新的突破,在课程建设上收获丰硕的成果,将实践课办出特色,办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