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本学期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行走的党史》公共选修课。同时为了强化我校社团思政建设,不断创新“大思政”育人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处、院团委共同协商,在建团100周年来临之际,面向我校各社团骨干开设该门课程。通过对社团骨干系统培训,做好宣传引导,以期他们更好助力社团发展。
3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荣带领课题组全体教师如期开讲《行走的党史》公选课。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精细设置教学环节,精心讲述党史知识,培养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强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情怀。本轮授课将采取“传帮带”模式,新、老教师实现双向互听,实现互帮互促,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该门课程采取模块化教学,共计15讲内容,3次线下实践,1次线上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穿插情景剧展示和音画赏析,更加生动的展示我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首讲《红船启航,投身革命洪流》由赵荣、郝兴娥和严豪叁位老师协同完成。“李大钊的振臂高呼与呐喊”的情景剧,把同学们拉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对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探索实践的深入分析和对“五四运动”意义深远的讲解,让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特别是严豪老师深情地演唱《赤潮曲》,那种“呼唤起千千万万无产阶级斗争者实现共产主义的勇气和信心”的情感深深的感染了全体学员。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延伸实践基地建设,在打造学生满意的思政课堂,筑牢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上持续发力。学院将强化引导学生学好党史,学好本领,在党的指导和关怀下成长为新时代堪当重任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