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舞台,演绎上下五千年;一声曲调,唱尽人间悲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月”第叁场——“晋韵·悠远”展演于4月12日在一号教学楼106教室举办,本次展演特邀中国导演协会会员、山西戏曲小剧场开创者王鸿乐和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演员方建亲自讲解演绎,百余位师生沉浸式体验晋剧。
活动开始,系主任刘媛媛致词,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戏剧是传统文化里的璀璨明珠,晋剧是其中最闪亮之一,希望同学们了解我们的地方戏剧,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心感受今天的戏曲盛宴。

王鸿乐老师介绍了世界戏曲叁大表演体系、中国戏曲五大剧种、山西四大梆子、晋剧流派以及戏曲四大行当等戏曲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博大精深。

方建老师将幕后搬到台前,把化妆的整个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同学们通过戏曲化妆、服饰等外在形象感受人物扮相,并现场展示了吕布和周瑜不同的“笑”,导入了传统戏曲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戏曲艺术中“唱、念、做、打”四功,“手、眼、身、法、步”五法皆有严格的程式规范,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程式。在《吕布戏貂蝉》片段中方建老师通过出神入化的翎子功刻画了吕布对貂蝉的爱慕与追求,激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王鸿乐老师则将传统戏曲融入现代角色,将刘胡兰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独具韵味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优美的唱词,丰富的肢体语言,多姿的身段,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喝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拉近了与戏曲文化的距离。

台上的演员唱念做打,一颦一笑皆是风雅古韵;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一举一动尽显文化自信。一声声“青春遇上梆子腔,太院学子当自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展演结束后同学们还沉浸在戏曲的余韵中久久不愿离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沉淀着国人几千年来的审美意趣,凝聚着各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本场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拉进了与戏曲文化的距离,加深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同时体验到晋剧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期待我院师生继续关注非遗活动进校园系列活动,用心体会文化魅力,做文化发扬传承人,也预祝非遗进校园活动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