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视察山西时提出的“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落实楼阳生书记“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的号召,加快文旅融合和学科转型发展,12月2日下午,文旅系“游山西·读历史——多彩山西”系列活动暨太院文旅讲坛首次讲座在行政楼辅楼多功能厅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学评论家杜学文先生做了题为《山西与中华文明的形成》的学术报告。纪委书记李晓谦,副院长郑其芳、孙华东,党委宣传部长姚海彬、院工会主席崔宪宏等领导出席。讲座由文旅系系主任刘媛媛教授主持,副主任张煜、任聪颖与现场近二百名师生共同聆听此次讲座。
首先,刘媛媛代表全院师生对杜学文先生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杜先生在学术界的建树与成就,并宣讲了文旅系“游山西·读历史——多彩山西”系列活动的筹办情况和积极意义。系列活动包括太院文旅讲坛、通识教育大讲堂、校企合作研学开发、乡村文化开发、红色文化之旅等活动板块。“文旅讲坛”拟邀请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学者、专家作专题讲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系未来的发展。
杜学文的讲座分叁个主题,分别是“以山西为聚光点的历史地理条件”“中华文明之前身华夏文明的形成”“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他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首先从世界看中国,又从中国看山西,由大及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山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后,杜先生科学而宏观地讲述了中华文明之前身——华夏文明的形成。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上古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以及其他诸多优秀的文化遗迹,得出了华夏文明在山西、在晋南的论断。最后,他概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从未中断的特征,讲述过程严密翔实,增强了聆听者对山西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力与自豪感。

报告会结束后,刘媛媛做了精彩的点评。她指出,此次讲座是杜学文先生为我院师生准备的文化盛宴,讲座的叁个主题凝炼而深刻,极具理论性、学术性与指导性。杜先生讲到山西“山围四至,河护西南,连通四方”,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地域,地理环境决定了山西得天独厚的条件,导致了陶寺文明的诞生。而陶寺文明又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渊源,使山西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摇篮。这些精彩论述体现出杜先生深厚广博的学养与对叁晋文化、中华文明深入透彻的研究。讲座对促进文旅融合,开阔师生视野大有裨益,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学术讲座。
讲座受到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杜先生严谨的演讲风格和谦虚的态度令人钦佩,通过讲座,对山西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渊源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了解,使自身的历史常识和文化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讲座之后,杜学文先生还与文旅系师生进行了座谈,就文旅融合、系部文化建设等内容作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还得到了学院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