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7月1日下午,山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建国受邀来校讲授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的专题党课。全体中层正职干部、二级党组织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全体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等150余人聆听了报告。校党委书记郝勇东出席并主持。

讲授中,卫建国教授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根据和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当今世界难题也能提供有益借鉴、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等五个问题娓娓道来,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定位和现实价值。

卫教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古籍的研究相结合,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作用,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与概括出的六大核心理念等方面,以时间轴为线、以重要讲话为点,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就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加以借鉴、吸收、弘扬、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卫建国教授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哲学方法论原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的挖掘、提炼、阐释、激活、补充、拓展和完善,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了完美的典范,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指明了方向。

郝勇东在主持授课时指出,卫建国教授的讲授既是一堂厚重的富有思想启迪性的党性教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具有学术性吸引力的思政示范大课。党课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生动活泼,从历史讲到现在、又关照指引未来,有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系统梳理,有历史的对比,有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更有其中蕴含的学理阐释,展示出卫教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邃思考,也充分体现了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娴熟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就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郝勇东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二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厚的滋养,在育人工作中要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潜移默化浸润学生思想;叁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广泛素材,要以中华民族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夯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四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要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修养、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理论自信。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授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重要意义和重大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深学细悟,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深化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